職場人的第一修養(yǎng):不抱怨
發(fā)布時間:2016-10-29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一旦養(yǎng)成抱怨的習慣,內心形成抱怨的思維模式,我們就會喪失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忽略完成工作和自身成長帶來的快樂和幸福。
無處不在的抱怨
“客戶難搞定,上班無趣,公司管理不善,氛圍糟糕。”
“工資少、環(huán)境差、任務重、壓力大。”
“經常加班,沒有獎金,缺少福利。”
“在實際工作中,老板沒有指示,我怎么知道怎么辦?”
“這件事不歸我負責,為什么沒有人來協(xié)調呢?”
“這個市場很難做,所以業(yè)績只有這么一點兒。”
“公司就給了這么點兒經費,能做到這樣已經不錯了。”
…… ……
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聽到類似的話。
每個人都可能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或陷入低谷,需要發(fā)發(fā)牢騷,排解生活的壓力,于是,抱怨成了蔓延在社會中的一種情緒,聽起來似乎無可厚非。
問題是,一旦養(yǎng)成抱怨的習慣,內心形成抱怨的思維模式,我們會喪失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忽略完成工作和自身成長帶來的快樂和幸福。
其實,我們應該問自己:能不能不抱怨?我們從抱怨中得到什么?
抱怨能帶來什么
任何一家公司都希望聘請一位能為公司解決問題、帶來價值的員工,而不是一個喋喋不休的評論家。要知道光靠抱怨是沒用的,它只能讓我們止步于成功的大門外。
抱怨公司。對于員工來說,重要的不是公司,也不是職位,而是停止抱怨,提升個人能力,拿出令人信服的業(yè)績。一個人要成就一番事業(yè),除了有能力外,還要有涵養(yǎng),不能動不動就發(fā)牢騷,要知道,抱怨公司無法提升自己的價值。
抱怨薪水。人總對自己抱有很高的期望,認為自己應該得到重用,應該得到豐厚的報酬。相比發(fā)展空間、工作意義、企業(yè)氛圍、個人能力的鍛煉等,多數人更注重工資,工資似乎成了衡量一切的標準。事實上,抱怨不但絲毫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讓人失去更高的目標和更強勁的動力,最終在抱怨中渾渾噩噩度日。
抱怨同事。指責和抱怨不會給我們的工作帶來任何好處,反而會暴露我們的幼稚和無能。如果你能將心比心,多多考慮同事的利益和要求,那么你一定能在職場游刃有余。
做一個不抱怨的行動者
與其抱怨薪水太少,不如想方設法讓你的工資信封變厚;與其抱怨老板太嚴厲,不如努力把工作做好;與其抱怨加班太頻繁,不如努力在八小時內完成工作;與其抱怨公司沒有提供發(fā)展平臺,不如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其實,在每一種貌似合理的抱怨聲背后,都有一種更好的選擇:改變現狀,做一個不抱怨的行動者。
與其抱怨別人,不如改變自己。不少人常常將責任推給別人,很少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其實,別人的存在與做法一定有其合理性。抱怨別人,不如改變自己,你自己改變了,一切就會改觀。
把抱怨化作建設性的意見。抱怨的人其實心中早有了對某些事情的看法或解決方法,可能是不被重視或自身不夠主動,所以只能抱怨。如果把自己的想法從公司的角度加以考慮,并且以領導能夠接受的方式主動提出,或者積極實施,我想公司應該是非常歡迎的。
公司是你的船。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公司就像一條船。無論是老板還是員工,一旦踏上這條船,他們的命運就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了,他們有共同的方向、共同的目的地,船的命運就是所有人的命運。企業(yè)的成長,要依靠員工的成長來實現;員工的成長又要依靠企業(yè)這個平臺。
以老板的心態(tài)工作。如果你以老板的心態(tài)來工作,就會站在全局的角度思考你的工作,確定這份工作在整個工作鏈中處于什么位置,你就會從中找到最佳的工作方法。
閉上抱怨的嘴,邁出實干的腿。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蠟燭。抱怨并不能解決問題,只會把事情弄得更糟,只有實干才能讓問題得以解決。成功人士有一個共通點:積極行動。
沒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態(tài)度。每個工作都有它的價值所在,工作沒有高下貴賤,只有做得好或者不好。只要你通過自己的努力,把平凡的工作做得無與倫比,就可以跨越平凡成為精英。
叫苦不如吃苦,生氣不如爭氣。工作不可能一帆風順,肯定會有許多挫折和打擊,這時候,只有加倍努力才能苦盡甘來。沒有苦干精神,再好的設想、再好的規(guī)劃也無法變成現實。
樂做組織一塊兒磚,哪里需要哪里搬。樂做組織一塊兒磚,哪里需要哪里搬,不找借口找方法,這樣的人才會受到老板和上司的青睞。
工作最怕不到位,到位才會有好位。就像蓋子要擰到位,瓶中的水才不會漏出來一樣,工作做到位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思路決定出路,腦袋決定口袋。有什么樣的思路,就有什么樣的出路,你做出什么樣的思考,就有什么樣的收入。所以,我們必須打破墨守成規(guī)的思維定勢,積極轉變自己的思路,才能保證自己不被淘汰。
改變抱怨心態(tài)的訓練方法
抱怨使人思想膚淺、心胸狹窄,更使自己的發(fā)展道路越走越窄,最后一事無成,所以說,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那么,怎么改變抱怨心態(tài)呢?
每日反思。在抱怨前,不妨先問問自己是否足夠努力了。想得到理想中的公平,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努力改變現狀,用事實證明自己,用能力創(chuàng)造公平。我們每日要不斷反思,用積極的心態(tài)對待工作中的“磨難”!
把抱怨的時間用來提高自身能力。對于員工來說,重要的不是公司,也不是職位,而是提升個人能力,拿出令人信服的業(yè)績。對于企業(yè)來說,最不缺的就是挑刺兒抱怨的員工,最缺的就是不抱怨、積極行動并解決問題的員工。
讓自己行動起來。任何指責和抱怨都是無能的表現。只有在工作中充分挖掘自身潛能,發(fā)揮自己的才干,才能實現人生價值。(摘自《經濟新聞周刊》,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fā)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