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09-08-19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wǎng)
別以為這“狩獵”像《采蘑菇的小姑娘》歌曲里面唱得那么容易,看到菌類就下手,撈到籃子里面就是菜。采蘑菇的講究大著呢!
進入森林采蘑菇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掃盲”工作,找?guī)妆救腴T知識書辨認照片,什么是有毒蘑菇和無毒蘑菇;哪類屬于上好品種的香蕈;無毒蘑菇喜好什么生長環(huán)境,都要牢記在心。
在森林并不十分繁盛的法國,生長著超過1.5萬種蘑菇,其中可以吃的種類大約只有1/3,而稱得上“美味佳肴”的蘑菇才十幾種。許多有毒蘑菇和無毒蘑菇的長相非常相似,個頭、顏色、傘面幾乎一模一樣,只在生長習性上有細微區(qū)別,粗心的采菌人很容易搞錯。
要從這么多菌類中,找到價格賽過黃金的松露塊菌,你說多難?!
童話書里,小紅帽和采蘑菇的小姑娘手里,都挽著一籃鮮紅欲滴夾著小白點的大蘑菇。長大以后,自然常識課的老師語重心長地說,那些叫做蛤蟆菌,都是毒蘑菇,吃了輕則麻痹重則丟命,越是美麗鮮艷的蘑菇越有毒。
在“寂靜狩獵”教程中,這種說法并不靠譜。
越是鮮艷漂亮的蘑菇越有毒,相反樸實無華的則沒有毒,這種民間辨認蘑菇的土辦法,在森林里的蘑菇界并不成立。鮮艷的紅菇和橙黃色的尖蛋黃菌是可口的美食,而毒鵝膏菌,卻是不起眼的殺人高手。
大多數(shù)有毒傘菌,表面或者傘底會有發(fā)散狀的紋路和腮狀物。相對而言,平扁、光滑或者表面有呼吸孔的菌類,安全性更高。而著名的法國松露,外表漆黑如土,喜好長在泥土中,踩到上面你也不覺得,只有專門的小豬才能嗅出它的味道來。
“如果你不確定蘑菇的種類,最好不要去吃”,這是“寂靜狩獵”不中毒的最高準則。無論在什么情況下,對籃子里的菌類要保持最高警惕,如果和你熟悉的菌種在外貌、習性、種群有任何不符,都不能動口。
其次,“蘑菇掃盲”要從“狩獵”之前很久開始做。仔細研究目標地區(qū)的蘑菇種類,除了你想摘的菌類,還要看看,它是不是有長相相似的“毒親戚”,比如發(fā)光臍菇和棺狀黃絲菌,外形都是扁平的黃色傘菇,但前者的毒性就很厲害,而后者是可食真菌。
如果實在搞不清楚,記得把籃子里所有摘來的菌類混在一起,給專家分辨。每次煮食蘑菇,都只取少量部分,并且不能隨便把2種蘑菇混合煮,這樣很容易造成中毒。
采蘑菇之“入門技”
●帶個透氣小簍,千萬不要用塑料袋裝蘑菇。這并不光是因為講求環(huán)保,而是新鮮蘑菇容易變質,悶不透風的塑料袋會讓早晨落在蘑菇上的露水散發(fā)不掉,蘑菇也會迅速腐敗。報紙、蠟紙做的口袋和竹籃是采蘑菇的基本裝備。如果你準備獵獲松露,帶一個裝著米的小罐子,保持松露的清香。
●每一種菌類要分開裝在不同的紙包里,這樣不容易混淆有毒的和無毒的蘑菇。
●帶上指南針。在森林中,記憶并不可靠,2004年在圣彼得堡郊外,120多人在采白蘑菇和波羅比蘑菇?,迷失了方向。
●口哨在森林里并不是很好的求救工具,許多人用口哨通知朋友們找到好的塊菌。
●事先了解采摘地區(qū)的蘑菇種類,認準幾個可以摘的品種動手。其他不認識的,就當欣賞絕不動手。
●向“蘑菇向導”打聽貴價菌類的生長環(huán)境和愛好,再打開地圖搜索,要比單單問他能夠找到的地方管用
●決不要學習向導生吃蘑菇,即使這些真菌沒有毒性,很多人還會對生蘑菇過敏,嚴重的還會休克。
信息來源:申江服務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