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應該以"預防為主"食用菌栽培應該以"預防為主"作為指導方針,以過硬的技術支持、嚴格的操作管理以及規(guī)范而不失靈活的管理方式為基礎。許多行業(yè)專家多年的實踐經驗證明,只要按照食用菌生長允許的條件,做好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控制和管理,就可以達到理想的生產效果,收獲符合安全標準的質量好、產量高的食用菌產品。
發(fā)布時間:2015-05-27
來源:網絡
水災之后竹蓀常易發(fā)生的病原菌有:黏菌、煙灰菌,害蟲:蛞蝓、白蟻、螨類等。防治方法介紹如下,供菇農參考。
1、黏菌:發(fā)生在竹蓀畦面裸露土或覆蓋的稻草上,初期為黏糊糊,會變形運動,呈乳白色、橙黃色、黃綠色,使菌絲生長受抑或逐漸消亡,嚴重時不再生長竹蓀;竹蓀菌蕾受到危害呈水漬狀、霉爛。防治措施:加強通風。初期可用多菌靈、70%甲基托布津1000倍、硫酸銅1:500倍、10%漂白粉連續(xù)噴灑3-4次。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fā)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