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應該以"預防為主"食用菌栽培應該以"預防為主"作為指導方針,以過硬的技術支持、嚴格的操作管理以及規(guī)范而不失靈活的管理方式為基礎。許多行業(yè)專家多年的實踐經驗證明,只要按照食用菌生長允許的條件,做好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控制和管理,就可以達到理想的生產效果,收獲符合安全標準的質量好、產量高的食用菌產品。
發(fā)布時間:2018-11-14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黑木耳栽培中有句話“一黑遮百丑”。這說明了顏色對于黑木耳的重要性。但是在黑木耳生產中,經常會遇到黑木耳耳片泛黃、耳片薄的現象,嚴重時會影響到黑木耳的品質、賣相和產量。
黑木耳顏色之所以會是黑色,其主要原因就是在生長過程中產生大量的黑色素。也就是說黑色素是使其變黑的重要因素。黑木耳耳片顏色黑的程度取決于黑木耳在生長中產生黑色素的多少。如產生的黑色素多,耳片就黑。產生的少,耳片就會泛黃。
當然,也有的黑木耳菌種會產生白色變異,目前有關食用菌育種專家正在培育黑木耳中的白木耳品種,但那只是個例。
那么在黑木耳生產栽培中,造成耳片黃,耳片薄的其他原因還有哪些呢?
一是菌種。選用的菌種不當,菌種本身顏色泛黃,或沒有經過復壯,種性退化,而產生了耳片黃,薄的現象。
二是培養(yǎng)基配比:配比不合理,碳氮比失調或選用的原材料質量不符合要求,營養(yǎng)不合理,達不到預定標準,含有芳香性的松樹鋸末子。
三是培養(yǎng)基含水量。含水量小,達不到60%,培養(yǎng)基偏干,菌絲生理性缺水,菌袋內營養(yǎng)不能很好利用所致。
四是溫度。菌袋開口時,溫度低于8℃,傷口愈合慢;出耳期溫度超過了25℃,子實體生長加快,干物質積累少,出現耳片薄而變黃;菌袋儲存時受凍,零下的溫度影響到了培養(yǎng)基中絡氨酸酶的酶活性,加之菌袋內含有水分過大時凍儲極易產生黃耳;菌袋內溫度過高受熱也產生黃耳。
五是光照。由于草簾或遮陰物太厚,出耳時沒有散射光透進耳床,子實體因見光少,黑色素沉積少,出現耳片薄,耳片黃的現象。光照越強黑木耳產生黑色素就會越多,所以在栽培過程中需要注意人為調整光照,盡量加大光照的時間和強度,比如大棚吊袋栽培中在采摘前去掉遮陰網讓陽光曬袋幾天再進行采摘。在管理上經常曬袋也是有這方面的目的。
六是菌種制作時間過長,菌袋內氮素等營養(yǎng)成分消耗多,流失大。
七是菌袋掛袋時的兩袋間距。如間距較近,也會出現一面黃一面黑,一面顏色淡,一面顏色深的現象。
八是子實體生長速度。生長速度慢,黑色素積累的數量就越多,黑木耳的顏色就會越黑,所以秋耳長速慢顏色較黑。
九是遇有高溫多雨天氣。高溫多雨時黑木耳子實體生長過快會引起黑色素的積聚跟不上耳片的生長速度。同時陰雨天氣自然光照比較少,黑色素形成的數量也就少。
因此針對以上原因,采取相應措施,就能夠及時克服耳片黃,耳片薄的現象。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fā)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