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商業(yè)模式,不少從業(yè)者會認為會展場館的盈利不過是場地租賃和物業(yè)服務。筆者不好評論這種傳統(tǒng)觀點的對與錯,但站在新經濟的浪尖上,管理理念亦應順勢而動、應時而變。筆者近期一直在思考會展場館的流量價值,或許這正是會展場館新商業(yè)模式的一個“風口”。
線下流量的價值變現。場館管理者不能只是盯著那“一畝三分地”,更大的價值洼地是流量經濟。其他行業(yè)已捋臂揎拳,新零售領域有阿里巴巴重磅推出的河馬鮮生、京東商城主導的京東便利店;酒店領域同樣崛起了一撥生活方式新物種,如網易與亞朵的“幸福聯(lián)姻”、MUJI HOTEL的高調出場。背后的邏輯不難理解,在線上流量紅利正在消失的大背景下,通過線下場景實現線上線下的導流成為一種新選擇。對于擁有聚集效應的會展場館而言,深挖線下流量的變現價值更具優(yōu)勢。以杭州國際博覽中心為例,2017年,總人流量超過200萬人次,就算是單次僅多消費10元,其總的增量亦相當可觀。綜合性會展場館的客流屬性不同于商業(yè)綜合體,類型更為多樣,地域范圍更為廣泛,層級更為復雜。不妨嘗試用跨維產品思考力和市場洞察力,激發(fā)展商及與會者的消費欲,吸引客戶從一次性消費到多點消費再到習慣性地多次重復性消費,打造場館專屬的消費開放平臺。
流量轉化之口碑當道。也就是充分利用流量的擴散效應,為場館打Call。通過利用會展事件與在場館發(fā)生的行業(yè)事件,生產出場館獨特的景觀。例如,在2017淘寶造物節(jié)上,阿里巴巴的無人超市“淘咖啡”前排起長龍,顧客在體驗過程中不忘朋友圈“直播”點贊,各大媒體也慕名而來,短時間筑起一道別致的風景線。除了打造零散的非自主的場景,場館還可以在周年慶等特殊節(jié)點,通過經典場景的再現與重組,不斷強化品牌展現率,形成自主的系統(tǒng)景觀。通過流量擴散,提升品牌傳播效果,聚集更多人氣。新一代場館管理要打好“流量經濟”這副牌,經濟效益和品牌價值都將上升到新的高度。
高端社群與會員體系。會展場館的“流量經濟“剛起步,羅振宇、吳聲等商業(yè)玩家,已經將風口指向了“超級用戶”。對綜合性的會展場館而言,它即是消費者開放平臺,更是產業(yè)平臺,兩種商業(yè)思維在面對不同的客戶群體時當有的放矢。新一代會展場館也應通過會員體系來發(fā)展社群經濟,并連接各行業(yè)高端客戶資源,打造場館的中高端客群朋友圈。除了會展活動資訊的精準推送、差異化的尊貴體驗及定制化的商品等專屬福利外,會展場館要不斷放大社群價值,通過人脈拓展服務、開設高端分享會、發(fā)布行業(yè)專題研究報告等社群活動,打造多個小范圍但活躍的開放、共享、學習型社群。場館在其中扮演的是連接者、粘結者的角色,會員對社群文化、企業(yè)文化的認同自然會轉化為對場館的信任和忠誠。
從線下流量的價值變現到高端社群的會員體系,新一代會展場館的商業(yè)模式要建立在“鼓勵新的消費,建立新的連接”基礎之上,從品牌價值聚合與文化認同的角度,在場館與消費者、客戶之間建立一種可持續(xù)可信任的關系,這正是會展場館的流量價值所在!風起于青萍之末,挖掘會展場館的流量價值正當時。
(作者系北京北辰時代會有有限公司總經理、杭州國際博覽中心總經理)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fā)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